寧夏新聞網訊(記者 胡俊 文/圖/視頻)志合者,不以山海為遠。沿著110國道一路驅車向南行駛,進入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電視劇《山海情》中描繪的20余年來福建對口幫扶寧夏,帶領閩寧鎮老百姓脫貧致富的生動畫卷撲面而來。
一條柏油路南北縱貫閩寧鎮,沿路兩側商鋪林立、行道樹郁郁蔥蔥,私家車、出租車穿梭在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小商販推著三輪車賣紅薯,熱熱鬧鬧的鄉村氛圍烘托著村民們的幸福生活。而今閩寧鎮已經成為全國貧困地區通過對口扶貧協作走向全面小康的成功典范,成為對口扶貧協作“閩寧模式”的一個樣板。它傾注了閩寧兩地各級領導的心血,更展現了搬遷群眾艱苦創業、不懈奮斗、脫貧致富的精神,是中國扶貧攻堅偉大工程的一個縮影。
中午放學,孩子們在老師的帶領下穿過斑馬線,來到父母身邊。一輛公交車由西向東駛入公交站,大家上了車,公交啟動直行50米,左轉沿著閩甘路一路向南行駛。
閩甘路位于閩寧鎮境內,起點位于福寧村與西夏路交叉口,南至武河村與青銅峽市交界處,是沿線村鎮的主街道。與閩寧鎮至扶貧產業園區公路、福寧路、閩許路、S102、園藝村至蓄草基地道路相連通,共同構成了永寧縣西部交通主干網絡,加強了沿線福寧村、木蘭村、武河村居民向外的溝通聯系。道路全長15.357公里,三級公路,路面寬6.0米,路面為瀝青混凝土結構,道路兩側安裝了太陽能路燈,方便沿線周邊群眾出行。
“到2020年,閩寧鎮常住人口達到12324戶56409人,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過14000元。”《山海情》男一號馬得福的原型人物、閩寧鎮福寧村原村黨支部書記謝興昌介紹,1997年,他帶著十幾個村民從西吉縣來到閩寧村,住的地方是一片荒灘,來了以后就改造土地,深耕細作,生活非常艱苦。在黨的領導下,福建遠隔千里山海攜手寧夏,幫助指導當地村民們學會了種植技術、投資建了工廠,帶動村民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日子越過越紅火。當年,三個兄弟買不起一條褲子、吃不上水、洗不上澡的西海固人,如今已是夢圓小康。
為加快閩寧鎮的發展,加快現代化農村建設,永寧縣交通運輸局搶抓“四好農村路”建設契機,把農村公路建好、管好、護好、運營好,從注重連通向提升質量安全水平轉變,從以建設為主向建管養運協調發展轉變,全面加強公路養護,著力提高閩甘路路況,綠化美化路域環境,服務群眾安全便捷出行,推動農村經濟發展。
“小康不小康 關鍵看老鄉”。永寧縣交通運輸局因地制宜,突出“美麗農村路”在服務脫貧攻堅、產業發展方面的作用,改善路容路貌,完善公路附屬設施,優化路網結構,著力打造良好的公路交通環境,為閩寧鎮扶貧產業園、永寧瀛海建材工業園、永寧縣畜草基地等產業的發展源源不斷地注入了生機活力。
一條“美麗農村路”帶動了閩寧鎮周邊農村經濟發展,提高了閩寧鎮生態移民示范鎮的知名度。吸引了廣大企業就地落戶,為農民脫貧致富和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提供了堅實的交通保障。